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

扫一扫,关注我们

项目案例
首页>获奖项目>珠江三角洲绿道网总体规划纲要

珠江三角洲绿道网总体规划纲要

项目地点:
珠江三角洲
编制时间:
2010-12-31
委托单位:
设计团队:
|
获奖情况:
2012 年“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CAUPD 杯”华夏 建设科学技术三等奖、2011 年度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一等奖、2011 年度广东省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一等奖

图片展示

1 / 20

项目简介

■ 项目概况

改革开放以来,珠三角地区经济快速发展,逐渐成为全国最具发展活力、最具发展潜质的地区之一,也带来不断加剧的生态破坏、环境污染、城乡建设无序等一系列问题。

为解决经济快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,珠三角曾先后探索了“生态敏感区”、“区域绿地”等生态资源保护方式,但这些孤立地进行保护的做法,难以改变生态系统被不断蚕食的局面。为真正实现对生态资源的长久保护和永续利用,借鉴国外经验,提出在珠三角设立连续的绿道(生态廊道和慢行系统的结合)系统,通过自行车道或步行道,将珠三角主要的生态保护区、郊野公园、历史遗存和城市开放空间串联起来,将“绿色通廊”被动的生态保护功能和“绿道”主动的生活休闲功能有机结合起来,充分体现“在发展中保护,在保护中发展”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,在完善区域生态保护格局的同时,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亲近自然、休闲游憩的生活需求。

建设珠三角绿道网的战略构想一经提出 , 就得到了汪洋书记、黄华华省长等领导的充分肯定。2009 年 11 月,汪洋书记听取珠三角绿道网规划建设工作情况汇报后指出,规划建设珠三角绿道网,是广东省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际举措,是实施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具体行动,要按照“一年基本建成,两年全部到位,三年成熟完善”的工作目标,将绿道网打造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标志性工程。

为将“珠三角绿道网”建设成为广东省实践科学发展观,建设宜居城乡、惠及广大百姓的标志性工程。规划根据汪洋书记提出的“一年基本建成,两年全部到位,三年成熟完善”工作目标,重点细化了未来两年的建设任务;在《珠江三角洲绿道网总体规划纲要》确定的“6 条主线、4 条连接线、22 条支线、18 处城际交界面和 4410km2 绿化缓冲区”的绿道网总体布局的基础上,借鉴国外经典理论与成熟案例,运用 GIS 多因子分析方法科学建构了珠三角绿道网的整体格局,通过“省市联动、上下协同”的工作方式,对各城市的绿道线路走向进行了修正与完善,并预留与港澳、粤东西北地区衔接的接口,还对将要全面铺开的城市绿道建设提供技术指引。为了提升绿道内涵,保证科学管理与长效运营,规划深化补充了生态建设、配套设施、交通衔接、功能开发、保障措施、管理维护以及推广宣传等内容。

■ 创新与特色

⒈建立了“多元要素、综合比选”的布局条件评价体系

规划系统评估了影响绿道布局的三大基础条件和十大基本要素,为绿道网科学选线提供技术支撑。其中,资源条件包括生态、人文、交通和城镇布局等要素,是绿道规划的选线基础;政策条件包括上层次规划、相关规划等,是绿道规划的重要依据;地方条件则包括地方政府、部门、公众、专家的意见,是绿道规划的重点考虑因素。

⒉确立了“串珠成网、各具特色”的绿道主线框架

规划基于布局条件评价体系,采用 GIS 可达性分析、密度分析、多因子叠加分析等多种方法,建构了“节点—路径”绿道选线模型,选取绿道适宜路径,形成了契合珠三角区域生态格局的“6 条主线、18 处城际交界面,绿化缓冲区超过4410km2”的省立绿道框架,总长超过 2370km,整合串联起广佛肇、深莞惠、珠中江三大都市区 200 多处主要发展节点,分别体现了“大山大海”、“山川田海”、“生态和都市休闲”、“滨江休闲”等特色。

⒊提出了“统一标准、分头建设”的分级分类标准和建设指引

规划根据绿道的规模及其所承担的功能,划分了“区域 -城市 - 社区”三级绿道,其中,区域绿道是由省人民政府划定,优先建设并实施监管的绿道。规划还根据绿道所处区位和资源本底,划分了生态型、郊野型、都市型等三类绿道,并针对不同类型策划特色鲜明、独具魅力、城乡分野的功能活动,满足城乡居民的多种需求。最后还针对 9 市特点,提出了“分类指导、分市建设”的绿道建设指引,有效地指导与推进各市绿道的建设工作。

⒋构建了“全面完整、软硬兼备”的绿道支持系统

规划对绿廊、慢行道、标识系统、交通衔接、基础设施等各方面内容进行了细致安排:包括设立了各类慢行道的参考宽度标准;统一六种类型、六条区域绿道的标识;规范绿道入口、停车场、环卫、照明等基础设施的配置;在服务系统方面,形成“每 20km 左右一个一级驿站,每 5—10km 左右一个二级驿站”的服务系统格局。

⒌建立了“多元要素、综合比选”的布局条件评价体系

为避免绿道建成后出现“重建轻管”现象,规划还提出了“建立工作架构”、“推进绿道立法”、“制定考核机制”、“倡导公众参与”等一系列制度化的保障机制,以及创新提出“属地管理的层级架构”、“专门化管理与部门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”以及“社会参与的多元化管理格局”等管理维护模式,保障了绿道网建设高效实施。

⒍开创了“省市互动、城市联动”的绿道工作方法

绿道网规划作为区域层面的专项行动规划,因范围广、时间紧、操作性强,采用了“省市互动、城市联动”的工作方式。首先在省层面统筹制定区域绿道的基本框架,然后在此基础上各地市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进行细化,确定每条区域绿道在城市的具体线位和城际间的具体接口,在“及时反馈、动态调校”中高效、准确地形成了连贯一致、高度一体的绿道线路方案。

■ 实施成果

2013 年,基于规划,进一步广东省人大通过《广东省绿道建设管理规定》,对绿到建设管理专门出台管理规定。同时,在珠三角绿道网的成功建设经验上,广东省进一步推出省域绿道,截止 2017 年 06 月,全省绿道建设累计总里程超过 12000km,全省绿道网络基本成形,其中珠三角地区绿道8909km,约占全省绿道总里程的 81%。建成绿道“公共目的地”358 个。绿道各项服务配套设施逐步完善,珠三角绿道累计配套建成驿站 238 个、自行车租赁点 368 个,安全设施、标识牌等已基本全部配套完善。在珠三角及广东省绿道网的成功实践基础上,上海、南京、湖州、杭州、厦门、成都、武汉等城市相继建设各城市绿道网络。
收藏
附件下载
Baidu
ma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