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

扫一扫,关注我们

项目案例
首页>特色项目>梅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(2015—2030 年)

梅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(2015—2030 年)

项目地点:
广东省梅州市
编制时间:
2015-07-31
委托单位:
设计团队:
|
获奖情况:

图片展示

1 / 20

项目简介

■ 项目概况

梅州,具有五千年文明史,拥有大量的历史文化遗产、完整的“一城两街”清代格局和独具魅力的客家文化,其围龙屋为我国五大特色民居之一、侨批为世界记忆文化遗产,是我国汉族客家人最集中的聚居地,有“世界客都”之称,是我国第三批公布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。

保护规划以市域(1.59 万 km2)为研究范围、以历史城区(2.64km2)为重点规划范围。首先确定了梅州历史文化保护的六大核心价值特色和六大保护主题,同时包含基于其引领的五个保护层次,具体为:市域层次,确定了整体保护空间结构,纳入并提出了侨批、古驿道、古树名木等的保护要求;历史城区层次,划定了 2.64km2 的历史城区范围,明确其功能定位和职能调整方向,确定保护结构和建筑控高,并提出了传统城市格局及历史遗存要素的保护要求;历史地段层次,纳入62 个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及传统村落并提出其保护要求,划定8 片历史文化街区(风貌区);保护性建筑层次,针对文物保护单位、历史建筑、传统风貌建筑提出了相应的保护要求;非物质文化遗产层次,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。

■ 创新与特色

⒈重视上版规划评估,延伸并拓展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编制体系

规划针对 1995 版名城保护规划进行评估,在上版规划基础上,延伸并拓展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体系,概括主要内容为价值特色引领下的市域、历史城区、历史地段、保护性建筑、非物质文化遗产五个层次。

⒉注重价值评估提炼,确立保护主题作为梅州历史文化保护政策引领

对梅州历史文化构成要素进行分析,在自然方面深度解析“逢山必有客,逢客必有山”的内涵,同时进行人工、人文要素分析,最终提炼形成梅州历史文化的六大保护主题,分别是“响誉海外的世界客都,英才辈出的人文秀区,过番起点的华侨之乡,革命传统的红色苏区,积淀深厚的南越古城,围屋代表的特色民居”。

⒊引入历史地理研究,从时间、空间双重维度研究历史文化的交融并置

规划高度重视历史文化脉络研究,不仅研究历史沿革过程中地位变化对梅州文化构成的影响,还对客家文化迁徙的演变进行考据研究,突出由“客家腹地”、“客家文化中心”到“世界客都”的历程,为确定保护框架、保护要素提供支撑,最终在空间上勾勒并落实历史文化保护、展示路线,做到古为今用。

⒋挖掘应用史料地图,明确历史城区范围划定的技术标准和具体方法

依据历史城区概念(历史范围清楚、格局和风貌保存较为完整的需要保护控制的地区),采用“历史格局 + 风貌评价 +行政评估”的划定标准,本次规划纳入了历史格局(“一城两街”)及现状风貌较为完整的 1949 年以前形成的城市建设空间,具体范围为北至广梅三路、梅州大道、侨新路、岗子上路北侧,南至梅兴路、金利来大街、梅江,西至广梅路,东至东山大道沿线(包含东山书院、崇庆堂),总面积为 2.64 km2。

⒌保留城市记忆载体,积极纳入古驿道、围龙屋、侨批等保护对象

保护世界记忆名录“侨批”,进一步发掘侨批价值,多渠道开发保护侨批。针对普查发现的 14 条古驿道,应加强历史文化内涵挖掘,并做好名录登记、建档挂牌、修复保护,同时结合省绿道网的建设进行合理化利用。

保护梅州全市现有 3612 座保存相对完好的客家围屋,以及其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。重点保护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(6 个)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(24 个)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(54 个)。严格按照《客家文化(梅州)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》及相应法规进行保护。
收藏
附件下载
Baidu
map